高质量发展中国行 | 一个“司机小站” 折射全社会保护“未来”的努力

  新华社合肥4月27日电(记者卜寄傲)人间四月天,草木青翠,春风和煦。蚌埠闹市区里,出租车来来往往,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方便,而为了让司机师傅们在工作中感到温暖,一个个“司机小站”应运而生。

  走进“司机小站”,映入眼帘的除了给司机师傅们提供休息和便利的设施,还有很多公益宣传材料,其中“致家长的一封信”,包含了许多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这也是检察机关的创新之举。

  蚌埠市交通投资集团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司机小站”(4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卜寄傲 摄

  2020年4月,蚌埠市龙子湖区人民检察院成立“春泥工作室”。龙子湖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部主任王方介绍说:“‘春泥’寓意以诚之心感化挽救,以爱之名护航成长,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我们希望能化作‘春泥’护花,成为滋养‘小树苗’健康成长的‘沃土’。

  “之前在承办案件中,就出现了未成年人受到侵害,出租车司机如果及时报警就能把损害降到最低的情况,当时我就觉得是不是应该把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相关精神延伸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域,于是就和工会、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出租车运营公司等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在‘汽车小站’等师傅们经常会来的地方进行教育宣讲。”王方说。

  刘邦景是蚌埠市交通投资集团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一位驾龄超过30年的司机。作为每天穿梭于城市街巷的出租车驾驶员,平时也经常抽空在“汽车小站”参加检察机关的宣讲并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由于出租车行业的特殊性,日常工作让他成为社会动态的“移动观察哨”—— 学校周边的青春脸庞、商业区的热闹人潮、宾馆酒吧的夜间客流、网吧门口的年轻身影,这些场所的高频接触,让他能更大概率直击未成年人有关案件的现场。

  检察机关开展的系列培训像一把“放大镜”,让刘邦景和同行们对侵害未成年人线索的敏感度显著提升。如今在工作时,但凡发现后排未成年人眼神游离、举止反常,或是情绪低落得异于平常,他都会立刻掏出手机拨打110。

  “将心比心,看到有孩子受到侵害,我们肯定是义不容辞及时通报公安和检察机关,也算是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刘邦景说。

  蚌埠市交通投资集团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司机小站”展板(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卜寄傲 摄

  这种职业本能的转变,源自检察机关和其他相关部门专业指导下形成的“保护雷达”:把日常运营中的每一次目光交汇,都转化为守护花蕾的责任担当。

  谈及这样的协作机制,蚌埠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国栋认为,当出租车司机的“车轮”与检察官的法律监督形成联动,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便从街角巷尾延伸到城市肌理。这种跨界协作不仅拓宽了犯罪防范的触角,更在全社会编织起一张 “全民守护者”网络。

  虽然“师傅”们并没有“强制报告义务”,但那些在岗位上默默观察的眼睛,那些及时响起的报警电话,是“强制报告精神”最生动的实践,让每个可能受伤的孩子都多了无数双“隐形的翅膀”。

  王方强调,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除了“交通+检察”的协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和司法保护相互融合、共同发力。
  她还举例道,现在检察机关保护未成年人的宣讲和教育,特别是性方面的保护,已经提前到了幼儿园,并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都是“无缝衔接”。孩子的事不仅是家事,更是整个社会的事。营造全社会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就会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的强大合力。

  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人民检察院走进校园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现场。 新华社发

  2025年一季度,龙子湖人民检察院共受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9件10人,其中批捕3件3人,起诉3件3人。为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安全屏障,龙子湖区人民检察院在落实司法责任制的同时,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惩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一个“司机小站”,折射了全社会保护“未来”的努力,也昭示着在各方的协作下,司法的阳光会照耀到每一个未成年人身上。



文章来源:新华网


关注丢丢
再也不丢


添加丢丢公众号,将公益装进口袋

联系我们:

admin#diudiu.org.cn (#替换成@)

友情链接:

(只接受公益网站)